(资料图片)
开路者,面千山万壑,临四野百川。冀东铁矿迁安隆起西缘和滦州市滦南铁矿成矿带储量可观,历史资料丰富、找矿前景广阔。
《冀东铁矿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与找矿应用研究》由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省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地质二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完成,目前已申报河北省地矿局“双创”(创优质项目、创优秀党支部)项目,项目落实过程中坚持政治统领力、专业服务力相结合,全力引领整个物探团队实现队伍观念的转变、管理的规范、风险的防范、责任的担当、作风的养成。
实地踏勘、文献收集是完成科研项目的两种重要方法。两种手段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致力于形成一套基于重磁数据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构建技术方案,为深部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如何通过重磁等手段有效识别迁安隆起西缘铁矿成矿带向斜核部盲矿体?背形和断裂构造共同控矿理论是否均适用于滦州市滦南铁矿成矿区?这些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地质二队的物探队员们背上行囊远离繁华,携带沉重的物探仪器和电缆设备跋山涉水,在草丛山林中穿梭,克服蛇虫侵扰和炎热酷暑,在大山深处吹响了地质找矿的号角。物探是当今世界最先进高科技与最原始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专业,因为物探测线基本沿着线路中线布置,遇到山就得攀山,遇到河就得涉河,高科技仪器提高的是采集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仪器再先进也无法代替人工,外业数据采集时,仪器仍然要靠原始的肩挑人扛。时间紧、任务重,风餐露宿是日常,物探队员的午饭永远是在路上,找个空地,几张饼,几瓶水,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席地而坐给大家讲讲“微党课”,既让身体得到短暂休息,又让思想受到洗礼。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创优质项目、创优秀党支部”一体推进、一体落实,让党建工作促进队伍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作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练就冀东铁矿勘探的“火眼金睛”,需要理论的深度、厚度与实践的精度、广度。从物探角度探讨冀东铁矿迁安隆起西缘铁矿成矿带和滦州市滦南铁矿成矿带构造控矿问题,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勘查方法进行找矿,指导铁矿立项选区和工程布设,对冀东深部矿产资源评价必将大有裨益,全力以赴地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冲锋助力。(通讯员刘颖 吕艳宁)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标签: